华体会体育

当前位置: 网站华体会体育 >> 动态资讯 >> 正文

华体会体育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回信感言集合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1-10-01 [来源]: [浏览次数]:

9月28日上午,华体会体育 理论学习中心组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9月29日下午,华体会体育 教工党支部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两次学习讨论会上,各位教师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畅谈了自己的感想与感受。以下为部分教师在学习讨论会上的发言。

蔡芝芳:

北京外国语大学在建校80周年之际,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外老教授的回信,对所有北外人乃至外国语院校都是极大的鼓舞。习近平总书记肯定了北外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的责任担当,同时指出了时代对包括北外在内的外语院校的使命呼唤:深化中外交流、增进各国人民友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讲好中国故事。

近些年“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西方国家无视中国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做出的牺牲努力以及取得的成绩,借疫情污名化中国,恶意解读中国的海外建设,诋毁中国的国际政策,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环境,阻碍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

推动中国更好走向世界,世界更好了解中国,要讲好中国故事。北外西院新近落成了一个莫比乌斯环的雕塑,刻有学校开设的101种语言,寓意为北外始于语言,但绝不止于语言。在国际上讲好中国故事也是如此,始于语言,并超越语言。

讲好中国故事,学生先要能够理解中国故事。当代的中国故事日新月异,固有理论不能完全解释,旧的经验不能照搬全抄。中国在发展道路上所做的探索,是中华民族“天下大同”传统文化和共产主义理想的交响乐,于全人类而言都是开天辟地的事情。新事物必将突破旧世界的囹圄,但这一过程是艰辛和曲折的。中国的事情,要放在大时代大趋势中理解。

理解复杂多元的社会现象,正确解读中国政策,对大学生而言,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学生们需要从历史中了解中国文化,在现实中理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为人民服务”的高度和宏大视角去解读中国的国际、国内政策。所有这些,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知识储备,更需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后者直接决定思考问题的图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当代大学生亟需加强的素质。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媒体人,外语学习者天然是国际宣传家。让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不仅需要跨越语言、文化和文明,更需要跨越意识形态。对于官媒传递的信息,西方在接收时会有对立的预设。倒是自媒体有天然的优势,可以巧妙地把个人的朋友圈提升为中国的朋友圈。举个例子,华体会体育 19届有个毕业生就职于一家商贸公司,短短两年里在非洲三个国家开展业务,上个月中非共和国的总统亲自授予他骑士勋章,他讲述的中国故事就很深入人心。北外的毕业生,即便不是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也可以做好公共外交和国际传播,而且可以做得很亲民。

中国人创作和演绎了精彩的中国故事,更要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对此,北外责无旁贷,要努力培养更多“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任重道远,北外人不懈努力!

戴冬梅:

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外老教师的回信包含两个肯定,第一个是对北外办学方向、办学章程的肯定,比如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的复合型人才,这些都是北外在办学章程当中已经设定的内容。另外就是对于外语专业的肯定,外语作为一个专业,一直被社会上考生和家长所诟病,他们总是认为别的学科才是专业,外语不是。那么这个回信就提到了外语院校是需要培养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肯定了外语的专业属性。这双重肯定对于北外乃至所有外语院校都是莫大的鼓舞,鼓励我们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端国际化人才。

傅荣:

时值我校80周年纪念之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给我校老教授们写来回信。这为我们的校庆增添了光彩,必将在北外的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我想,这不仅是北外老教授们的光荣,也是北外的光荣和北外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光荣,还是全体中国外语教师的光荣。因为习近平在回信中强调,“深化中外交流,增进各国人民友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大批外语人才,外语院校大有可为。”这就一方面充分肯定了我们外语教师能够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更加明确了我们外语教师对于历史与现实的担当和使命。我们理应不忘教书育人的初心,坚守平凡的三尺讲台,不负时代,不辱使命。

邵炜:

新时代下的外语教学应该摆脱纯语言教学的局限,是一种观察自己和他者的手段。外语教学更是一种世界观的塑造:梳理人类文明的共通性和文化多样性,用互通带动对差异的包容,从而跨越意识形态的障碍。将教外语和学外语,不是针对语言符号本身,而是更透彻地理解对象国思想根源和地缘政治的语境,教员所呈现和教授的,更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语言只是工具,不是简单的交流工具,而是超越意识形态促进对彼此差异相理解和包容的工具,这样的外语教学,才是有实际意义的,能对国家做出贡献的教学,是无法被AI技术所取代的具备交际和跨文化能力的教学。

李晓光: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中提到了老教授们的传帮带作用。这一点我深有感触,作为青年教师,我正是传帮带这一优良传统的受益者。从我留校任教以来,受到了很多前辈老师的指导。比如,邵炜老师手把手地向我传授教学方法,还向我分享宝贵的人生经验,一路见证了我的成长。又比如,傅荣老师在教学科研各方面都给予我很多指导和帮助,经常推荐甚至赠送书刊给我,鼓励我多看多思多写,与此同时,傅老师几十年如一日的认真勤勉、对外语教育事业的热情一直激励着我。我希望在榜样的指引下,慢慢地向前辈老师们靠近,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弓婧绚:

在我校八十周年校庆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既是我校老教授们的光荣,也是所有北外人的光荣。总书记的回信让我及身边的老师非常激动,深受启发,为我们开启新征程、承担新使命,指明了前进方向。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要时刻提醒自己像老教授们学习,兢兢业业,不断进步。

李淑蕾:

通过昨天对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外老教授回信的学习,我深切地体会到外语院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我自己学习的就是法语专业,但不像现在的学生,除了学习法语,在高年级的时候还可以选择学科方向课,在第三个学期时,也有机会辅修另外一门专业,这样有了专业方向的加持,使得学生面向的领域更多、更广,发展的空间就会更大。同样如此,除了有学科方向,同学们学好一门语言后,他们可以面向更多的地域、人群,这样在工作中就会突出自己的优势。所以培养复合型人才势在必行。

全慧:

读了总书记的回信,很受鼓舞。以前我常觉得自己的学校专业有限,不比综合性大学能给人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更广的视野——从总书记的回信里看到“有全球视野”的表述,更坚定了我近些年来的观察和感受:学习外语,其实提供给我们的是更广阔的全球性的视野,只要专业本领好,能够看到、听到、或者直接感受到的事物就能得到极大的丰富,学习外语,确实大有可为,但同时,教师做好引领也显得更为重要。另一方面,我个人也逐渐理解了学校开设101个外语语种的良苦用心,既是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也是为国家战略服务而必须承担的责任。

金小燕: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把我们的80周年校庆推向了高潮,“外语院校大有可为”既是对北外的肯定,也是对所有外语院校的肯定。同时,这不仅是对我们教师的鼓励,也是对我们所有学生的激励,尤其是对我们一年级新生有着很大的教育意义,引导他们对自己的学业生涯、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对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才做好全面的规划。作为外语教育者,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专业本领”的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重要性,培养更多的外语人才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了解真正的中国。

邓冰艳:

在后疫情时代人们对外语学习产生普遍怀疑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鼓舞人心,为我们外语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信心,指明了方向。毫无疑问,外语依旧是沟通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与纽带,我们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而且也要身体力行,通过学术研究与专研,带领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国与对象国,成为中国与国际交流的践行者与思考者,不仅致力于为世界呈现一个真实有厚度的中国,而且也要让国外的先进思想在国内开出不一样灿烂的花朵。

王凝:

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外⽼教授的回信⾥,我最印象深刻的是总书记的强调:“深化中外交流,增进各国⼈⺠友谊,推动构建⼈类命运共同体,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批外语⼈才,外语院校⼤有可为。”这番话让我深受⿎舞。我和国外导师交流中得知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以中国语⾔⽂化为切⼊点,介绍中国语⾔中的农耕⽂化,阐述中⽂⾥颜⾊如何表达情感,绘声绘⾊地讲述中国传统,洋溢着⺠族⾃豪。当越来越多的外语⼈善⽤语⾔,努⼒讲好中国故事时,外国友⼈视野中的中国就会变得更加丰盈和亲切。作为⼀位新⽼师,我在听课的过程中也感受到每⼀位优秀的⽼师润物细⽆声地将准确的外语语⾳、词汇和句⼦融汇在思政的课堂和北外的红⾊基因中,浸润着学⽣的⼼灵。学⽣们不仅学会了遣词造句,更能让⼼中爱国的树⽊拔节⽣长,在学成之后⽤专业的知识,⽤不偏不倚的视⻆,⽤成熟的思辨智慧,展示中国全⽅位的风貌。外语⼈应当将习近平总书记这番⿎励奉为圭臬,努⼒夯实⼜红⼜专的专业素养,知⾏合⼀,成为⼀名合格的中国故事讲述者。

李朝伟:

习近平总书记在校庆前夕给北外五位老教授回信,深切肯定教授们勤恳育人的贡献,明确提出三有一复合的外语人才培养标准,郑重指出了外语院校大有可为的时代定位,作为外语院校教师我感到倍感鼓舞,使命在肩。谈谈三点感受。

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指出,老教授们矢志为党和国家培养外语人才,年事已高仍心系于此,这就是人民教师的责任担当。希望你们继续发挥传帮带作用,推动北外传承红色基因,提高育人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对于老教授们教书育人、耕耘不辍的精神给与了肯定,他们既是早期共和国外交人才的培育者,更是我们当下为北外教师的榜样和精神力量。

二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化中外交流,增进各国人民友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大批外语人才,努力培养更多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三有一复合”给所有外交人才指明了发展方向,也是外语院校培养学生的重要指向。我校一直以来从“共和国外交官的摇篮”的美誉中走来,逐渐形成了“外特精通”的外语人才培养目标,我们需要在更强的政治素质、更广的国际视野、更精的专业技能上下功夫培养学生。

三是外语院校大有可为。在推动中国更好走向世界,世界更好了解中国上作出新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外语院校就是要在这一方面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因此,我们的使命很重,未来的工作很多,培养好学生的前提下,也要做好研究,把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放在心上,落在实处。